12月9日下午2:30,学院通过线上腾讯会场举行了2023年国家级课题申报选题讨论会。讨论会由吴立芳老师主持,唐超副院长出席,学院无教学任务的老师们参加了讨论会,其中的23位老师从选题名称、选题思路与所遇困难与困惑进行了分享。
与会老师从优秀传统乡土伦理文化到教育信息化,从学前教育专业公费师范生到“零零后”乡村幼儿教师,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到共享理念视角,到家园社协同,涉及面广,思考视角独特,让倾听者享受着纵横驰骋的思想盛宴。但老师们也表达出类似的困惑,如国家级课题的选题特点是什么?题目大与小的界限如何把握?研究价值的取向侧重于什么?希望得到立项的申报者与评审专家的指导。
吴立芳期望大家能够通过国家级课题的申报明确研究方向并不断练习科研能力。最后,唐超总结道:“从分享中看到老师们已经深入思考研究方向,课题申报应该是3-5年内的研究重点,老师们也不要因为申报不上而气馁,可以规划研究方向,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老师们也可以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与兴趣,组合成研究团队。另外,老师们在申报课题中,要首先通过查阅文献,界定好核心概念及理论框架。”
近三个小时的讨论会让参会者收获满满,接着将是老师们付诸于行动。
来源:吴立芳 编辑:刘文芳 责编:唐超 审核:马伶